近日,一則消息在彩電圈悄悄流傳:主流量子管供應商QDVISION在臺灣的生產線已于前不久停工待售。

就在5個月前,QDVISIONCEO還在表示“將全面發(fā)力量子點顯示技術”。
量子管是一代量子點電視的主要背光材料,QDVISION是中國大陸量子點電視企業(yè)重要供應商之一。
由于事發(fā)突然,相關量子點電視企業(yè)不得不尋求新的供應商解決方案。

消息人士稱,QDVISION臺灣公司的破產,意味著資本對量子點電視未來前景看衰。而且將對下游量子點電視整機制造企業(yè)帶來不良影響,對消費者信心也是一個打擊。
QDVISION臺灣生產線停工的背景耐人尋味。
2015年以來,媒體關于OLED的報道層出不窮,多為各路資本紛紛進入。比如,此前一直拒絕進入OLED領域的華星光電,已決定募資500億元進入高世代液晶及AMOLED面板領域;而另一大面板巨頭京東方,則已初具OLED面板產能,并有可能于明年上半年推出大尺寸OLED面板。
一進一出,資本對待OLED電視和量子點電視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
OLED和量子點電視,到底誰代表了彩電的未來?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只有OLED有機電視才能代表彩電的未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量子點電視也可實現卷曲及折疊,甚至印刷制造,未來彩電發(fā)展方向有可能呈現“雙頭蛇”格局,兩大方向齊頭并進。但總體看,認同前者的聲音明顯高于后一種說法。
2016年以來,OLED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當屬越來越多彩電企業(yè)進入OLED電視整機領域。在9月初舉行的德國柏林IFA消費電子展上,多家主流彩電企業(yè)展示了最新推出的OLED電視產品,OLED產品陣容明顯大于2015年。
韓國兩大彩電巨頭三星、LG,則不斷削減液晶面板產能以便騰出產能向OLED轉型。
在資本市場,2015年以來OLED板塊持續(xù)受到追捧,股值表現良好。
作為全球科技公司風向標的蘋果,已決定于2017年部分導入OLED面板手機,2018年大面積導入OLED手機。蘋果及三星的示范效應已提前釋放,中國企業(yè)已推出OLED屏幕手機。
而鴻海整體收購“液晶之父”夏普之后,第一筆資金即投向OLED,郭臺銘布局OLED的急迫心情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全球OLED產業(yè)狀態(tài)可用“全產業(yè)鏈同時發(fā)力”來形容;相比之下,企業(yè)圍繞量子點電視布局力度要小得多,資源投入也比較有限。
其實,以上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什么?是止于目前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尚未問世,仍是水中月鏡中花。
依據中國主流彩電企業(yè)TCL提供的資料,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即二代量子點電視,有時被稱為QLED),3年后從研發(fā)進入生產化階段,5年后實現打印技術產品化。
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所謂“量子點電視”,準確講應該叫“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
更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市面上的量子點電視其實是液晶電視眾多色域提升技術中的一種,和ULED、GLED不以“量子點”自稱的液晶電視本質上并無二致。
TCL是這樣解釋一代量子點電視的:
“量子點是目前最好的液晶電視背光技術,能顯著提升畫面的色彩表現,而不是單純調高飽和度這么簡單。”“量子點電視基于液晶面板,量子點本身也是高性能背光技術,因此在現有產品上運用量子點背光可達到驚人的畫面表現。”
據此可知,目前市場上在售的“一代量子點電視”,嚴格來講是“偽量子點電視”,帶有虛假宣傳的成份,假如碰到較真的消費者,相關企業(yè)可能會遭遇訴訟的麻煩。
什么樣的量子點電視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TCL也給出了解釋:“量子點技術最終要實現電致發(fā)光,目前這項技術TCL已經開發(fā)成功,量產只是時間和成本問題。”關鍵詞是“電致發(fā)光”。
有消費者說他被廠家的宣傳搞糊涂了,不知道市場在售的量子點電視和OLED電視到底哪個更好?我覺得這個問題幾乎無需回答,就好比有人問你“馬車和汽車哪個更好”一樣。
LGDOLED事業(yè)部社長呂相德對OLED與量子點關系的解釋比較到位,他說:1、二代量子點電視也能自發(fā)光,在理論上能實現OLED電視的優(yōu)勢。2、QLED(即二代量子點電視)采用無機物質,發(fā)光原理雖與OLED類似,但還需要確保QD組件的可靠性和開發(fā)水溶性印刷工程技術。因此,為生產QLED電視需要開發(fā)QLED材料和設備,預計商用化還需要4—5年時間。3、QLED電視只適用印刷顯示技術,而OLED既可以適用蒸鍍技術又可適用于印刷顯示技術。
他同時說,OLED電視做得好的企業(yè),QLED一定也能做得好。
我傾向認為,OLED和QLED都是很好的顯示技術,都有可能成為未來彩電的發(fā)展方向。但必須指出的,目前市場在售的所謂量子點電視名不副實。
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3—5年后才能問世,意味著量子點電視并未和OLED電視站在同一起跑線上,OLED擁有明顯先發(fā)優(yōu)勢,量子點電視根本無法和OLED電視正面競爭。這就好比兩個人比賽跑馬拉松,一個人提前跑了三個小時,另一個人即使跑得再快,也很難追上前面那個人。
何況,OLED也在發(fā)展中,誰敢說3—5年后,OLED電視不是技術更成熟、品質更好、成本更低?說不能屆時OLED電視已大規(guī)模進入消費者家庭,已經完成對市場的全面占領,作為新生兒的量子點電視,能和已經長成年輕人的OLED電視扳手腕嗎?
由此可見,量子點電視未來形勢不容樂觀,不得不面對OLED大兵壓頂態(tài)勢。對此,資本及量子點材料供應商心里比誰都清楚,率先出逃也就不難理解。
“既生瑜,何生亮”。如果不是和OLED生在同一個時代,量子點電視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不幸的是,它和OLED生在了同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