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不少后置指紋手機拆解,我相信你們都看到了后置指紋結構有多簡單。


在手機的后背上開一個洞,把指紋塞到這個位置,負責任一點的就用螺絲固定,有一些直接用膠水粘住,然后引出一根排線跟主板連接。
而前置則不同,前置指紋不僅要當做指紋識別的介質,還需要結合Home鍵功能,也就說要集成一個微動開關,這就帶來了可靠性的問題,Home鍵是一個使用非常頻繁的按鍵,必須耐按,而且還要按得舒服,對細節(jié)把控以及工藝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成本相對于后置式要高很多。

#對射頻的影響#
前置指紋放置的區(qū)域都在手機屏幕的正下方,這個地方恰巧是手機主天線的部位,而且那個地方還是各元件密集分布區(qū),揚聲器、USB借口、麥克風等等。指紋裝置不僅會擠壓其他元件的空間,而且在指紋識別的過程都會發(fā)射一個高頻信號,會對手機射頻信號有所干擾,做前置指紋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不斷地調整天線結構,優(yōu)化信號,將影響降到最低。
而后置,則完全不用考慮這個問題,背后這么大一塊凈空區(qū),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按鍵的形狀#
關于指紋按鍵的形狀,前不久也吵得不可開交。眾所周知,iPhone5s第一個做出了前置按壓式指紋識別,緊接著魅族做出了安卓第一個按壓式指紋識別的手機—MX4Pro。在各手機廠商里面,在正面保持按鍵的廠家就蘋果、魅族、三星幾家,蘋果是經(jīng)典的圓形,魅族則在M8上用過腰圓,M9上是圓角矩形,三星是長條形。
而按鍵的形狀好看的基本上被這三家用完了,后續(xù)根據(jù)前置指紋的廠家要么弄一個看似別扭的按鍵,要么就是跟這三家相似,但是不得不背上抄襲的惡名。做前置指紋按鍵的形狀確實令人頭疼,所以就出現(xiàn)了這么多的mTouch的追隨者,其實好的東西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無可厚非,但是有些指紋模組連尺寸都做到幾乎一模一樣就不可思議了。
說到這里,基本上把做前置指紋難在哪里說完了,這里的難相對的是后置指紋,接下來說說為什么做出好的前置指紋更難。
做一個手機要考慮到的因素太多太多,最基本的幾個就是,長度、寬度、厚度,還有屏占比。自從指紋識別加入到手機中來之后,在特定的三圍尺寸下,前置指紋跟攝像頭和屏幕產(chǎn)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帶有正面指紋識別的手機中,這三者在手機上對空間的擠占就是相愛相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么你讓我一點空間我過得舒服點你就寒磣,要么我寒磣你舒服,所以這三者排列組合起來就是(這里有一個機身厚度的因素必須加進來作為限制條件):
1,屏幕的控制電路(顯示驅動+LED+FPC)朝上+攝像頭突出+指紋芯片面積大+相對較薄的機身
2,屏幕的控制電路朝下+攝像頭不突出+指紋芯片面積小+相對較薄的機身
3,屏幕的控制電路朝上+攝像頭不突出+指紋芯片面積小+相對較厚的機身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三種組合,我特意把手上的PRO5拆開來看個明白,PRO5/MX5/iPhone6s系列都屬于方案1。
你打開手機所見的顯示屏是紅線與紅線之間的區(qū)域,然后顯示屏還有控制電路部分也要占據(jù)空間,也就是紅線與黑線那部分區(qū)域,可以看到黑線到手機頂端的空間已經(jīng)很狹窄,這個寬度要想在角落放個后置攝像頭已經(jīng)不現(xiàn)實,要么你就突出,要么你就把屏幕倒裝騰出空間在角落放個攝像頭,這就是米5的方案2。
這三種方案并沒有誰優(yōu)誰劣,就看各廠商的取舍與堅持的問題。
米5用的是方案2,可答主非要說的好像是米5指紋識別一出在座的都是垃圾的感覺。
因為屏幕倒裝之后的問題就是擠壓下巴的空間,下巴還想要放指紋,那只能做窄,指紋窄了意味感應芯片的面積小,識別率和識別速度精度很可能成為一個問題。
是否在手機上加一個功能,無外乎就是取決于這幾個條件:
技術可行性
結構可靠性
成本制約

在iPhone5s的前置帶按壓式指紋出來前,也有廠家在指紋這個方向上進行過探索,但是遠沒有達到蘋果這種影響力的原因在于。
蘋果為了加入指紋功能,甚至直接收購了當時這方面指紋識別技術的領頭羊,技術可行性方面已經(jīng)沒有壓力,收購的行為甚至也造成競爭對手無法及時跟進。
蘋果做指紋還有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為從初代iPhone面試時就有了標志性的圓形Home鍵設計,在這上面加上指紋識別功能正所謂錦上添花,水到渠成。結構設計上只是稍加修改就可以用,結構可靠性對蘋果來說也不是問題。
再解決了前兩個問題后,成本對于iPhone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以蘋果供應鏈方面呼風喚雨的能力,壓低供應商的價格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甚至是買斷供應商的出貨。然而,其他廠商在供應鏈的談判能力相對蘋果來說就弱很多,這也造成了正面按壓指紋識別功能不能在安卓手機中完全普及的原因,這也讓后置指紋識別技術有機可乘,因為成本擺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