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經不起對比
隨著IPHONE與中移動勾搭成功,水果機的市場滲透率越來越高。當身邊總能找出幾部“土豪金”的時候,國產手機越來越在用戶手里感到失落。不管是設計、做工、手感、操作體驗,都一下子被比了下去。
低端電容屏更傷
除了OS的流暢性這種操作體驗不同外,在電容觸控上的操作體驗差別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鬧心。國產低端電容屏在玩游戲時的不能同步多點、反應遲鈍、劃拉不順暢等等,同樣的游戲同一個人的成績,在水果機上的分數(shù)可以是國產手機上分數(shù)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同樣打開微信、來往、網頁,水果機上所有的按鈕手勢都能執(zhí)行,而低端國產手機上,不是按鈕按不動,就是網頁拉不下來,要不就是四邊四角一會有反應、一會沒反應。
國產電容屏缺少核心技術
國產電容屏在制程、工藝、材料、IC設計、軟件算法上,缺少核心的技術,各個環(huán)節(jié)間更缺少互動溝通。電容屏的生產廠家,只能被動的接受材料商的參數(shù)跟IC廠商的調試結果。在技術上,對上游材料商沒能力溝通,只能依賴大公司的推動;對下游客戶,沒能力配合,完全靠IC商家去負責售后。
成本戰(zhàn)讓自己喪失市場話語權
在缺乏核心技術的情形下,電容觸摸屏生產廠家,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成本戰(zhàn)、價格戰(zhàn)。然而這種在客戶面前明顯的低姿態(tài)競爭優(yōu)勢,就跟碼頭工人搶活是一樣的,天天只能蹲在路邊,等客戶施舍訂單。一旦有更好的技術或有更低的價格出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就立馬失去,最多靠個臉熟在同樣的價格基礎上多混兩天。
國外手機廠商重心從顯示往觸控偏移
在當時OS平臺統(tǒng)一化,硬件采購透明化的情況下,前些年國產手機只顧放量而忽視的在硬件上的微創(chuàng)新,將會被大家重新關注起來。而國外品牌也在研究大陸市場的特點,也肯定會為國人喜歡刷微博、上微信來往、玩手游等等而重新設計或優(yōu)化手機的一些功能。而所有這些功能,最終都要在電容觸摸屏上實現(xiàn)。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現(xiàn)在三星、LG等企業(yè)會在競爭最激烈的中低端機型上,重新把重心從顯示往觸控上偏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