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步步為營”無疑是智能手機市場最為貼切真實的寫照,龐大的現(xiàn)金流,高額的庫存,弱化風險成為手機產業(yè)巨頭企業(yè)必然需要考慮的難題,樂視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不僅僅在手機廠商中如此,對于供應鏈廠商而言同樣如此,諸如ODM、OEM以及配件供應商等!
從智能手機市場來看,早在2017年11月份開始,手機報在線(http://www.sqssczs.com/)就曾觀察手機概念股開始集體下跌,并且出貨量與前一年相比有所下降,隨后手機報在線通過走訪大量企業(yè)走訪得知,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新技術的誕生,絕大部分手機廠商均在調整市場方向,同時,在新技術成熟的背景下,到了2018年將會迎來新的爆發(fā)點!
隨后到了2017年12月,金立被曝光迎來資金問題,從金立2017年出貨量來看,全年維持在3000萬部左右,不可小覷的出貨量,以及快速擴張,或許是導致金立出現(xiàn)資金問題的主要原因!1月30日,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立的生產和銷售逐漸恢復了正常,我不會跑路,債務一定會一步步償還。”并且表示歐菲光的債務目前不會處理!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首談資金問題:
生產銷售恢復正常,不會跑路,一步步還債,歐菲光債務暫不處理
2017年,對于一線手機品牌而言,無疑是成功的一年,華為與小米出貨量增長,OPPO與vivo這對兄弟同樣較為穩(wěn)定,魅族與金立雖然出貨量沒有增長,但是整體而言穩(wěn)住了當前的局勢!華為與小米、OPPO出貨量的增長,更多的進軍海外市場以及吞噬國內小眾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
從金立資金問題來看,事件起于2017年12月中旬,當時市場傳聞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因賭博輸掉幾億元,而歐菲光因此而股價大跌幾乎跌停。網上眾多媒體報道稱,“歐菲光受金立牽連,股價大跌。”當然,不可否認,金立事件對歐菲光的股價無疑會有一定的影響。
但平心而論,熟悉手機產業(yè)人員應該都很清楚,手機報在線最早報道市場情況,從2017年11月份開始,手機概念股就集體遭遇“滑鐵盧”,是整個行業(yè)方向調整所導致,并且不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初期,整個市場出貨量到時候開始回溫,在手機概念股幾乎集體一片綠的情況下,不要忽略,智能手機市場每年仍有15億部左右的出貨量,而國內市場也仍有將近5億部,市場的總出貨量依然不容小覷!
而到了2018年1月份,有媒體報道稱,金立手機董事長劉立榮41.4%股權被法院凍結,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金立方面稱:由于目前該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公司不便進一步回應。公司將積極配合司法工作,盡快解決此事。
經濟學家宋清輝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時,對股權凍結問題有過說明:一般上市公司的股權被司法凍結,有兩種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大股東替他人提供擔保而被要求承擔連帶責任,從而導致股權被凍結,以致最終被拍賣、強行扣劃等。二是大股東為融資需要而將股權質押,但終因經營陷入困境、發(fā)生財務危機到期還不上貸款而引發(fā)債務糾紛,進而被訴至法院,導致股權被凍結。
通常,法院股權凍結是限制股權所有者提取或轉移自己股權的一種強制措施。這種措施當中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股權的收益的不當流失。股權凍結以后,對公司運營沒有太大的實質性影響,只是現(xiàn)在的股權不能通過轉讓、質押、變賣等方式改變該股權權利人。
而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雖然沒有透露目前金立存在多大的資金缺口,但是他提到因供應商斷供導致短期償債壓力很大。“整個資金鏈危機的過程中,只有歐菲科技一家重要供應商停止供貨,受其影響2017年12月和今年1月份貨款回籠下降較大,歐菲科技斷供45天影響了至少30億元貨款回籠,歐菲科技同時申請保全了我和我太太名下的個人資產。”
據證券時報報道稱:劉立榮對歐菲科技的態(tài)度顯然是不滿的,他表示,金立目前生產和銷售處于基本正常狀態(tài),員工工資已經正常發(fā)放,內部較為穩(wěn)定。“目前公司在做出售資產的工作,一邊償債一邊生產。公司正在尋找出售資產來渡過這次危機,但是歐菲科技的債務目前不會處理了。”
此外,證券時報還報道稱:在劉立榮看來,歐菲科技的斷供對金立的影響是最大的。“在生死關頭曾向歐菲科技高層求助,解除微眾銀行股權以外的其他資產保全,并全面恢復供貨。”劉立榮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菲科技曾向金立提出將微眾銀行股權轉讓給歐菲科技,因為歐菲科技斷供對生產影響很大,當時金立同意了全面配合轉讓微眾銀行股權,并向銀監(jiān)會遞交了《關于請求將微眾銀行股權轉讓給歐菲光公司的報告》,此后歐菲光恢復了供貨,但微眾銀行的股權轉讓未獲銀監(jiān)會批淮,此后歐菲光再次斷供。”
有意思的是,2017年12月14日,歐菲科技召開了投資者電話會議提到,歐菲科技對金立手機的應收賬款約6億元,并已經申請了財產保全,抵押物包括兩處深圳物業(yè)和微眾銀行3%股權,總體估值超過20億元。深圳物業(yè)有多值錢不用多說,而微眾銀行目前的估計恐怕在近1000億,這也就是說,以金立在微眾銀行3%的股權來算的話,就值30億!
1月30日,歐菲光發(fā)布2017年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業(yè)績預告,預計公司2017年全年凈利潤為10.00億元-11.50億元,上年同期為7.19億元,同比增長40%-60%。此外,其在公告中強調:“對部分客戶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損失3億元,導致公司外報凈利潤下修”而
公司表示,做出上述預測,是基于以下原因:公司2017年度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40%—60%,但低于前次業(yè)績預告中預計的業(yè)績,主要原因為:1、報告期內,公司發(fā)揮光學創(chuàng)新和設計優(yōu)勢,攝像頭業(yè)務取得快速增長,全球市場占有率穩(wěn)步提高;同時雙攝模組的出貨量占比提升,整體毛利率持續(xù)提升,公司的主營業(yè)務保持快速增長。2、基于謹慎性原則,對部分客戶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損失3億元,導致公司外報凈利潤下修。
同時,預計公司2018年1-3月凈利潤為2.86億元-3.24億元,上年同期為1.91億元,同比增長50%-70%。公司表示,做出上述預測,是基于以下原因:業(yè)績變動的主要因素包括:1、攝像頭模組業(yè)務保持快速增長,雙攝模組出貨量占比持續(xù)提升。2、國際大客戶的觸控業(yè)務良率提升,盈利能力改善。
而對于如何解決資金問題,劉立榮則表示,金立將分三個步驟來解決資金鏈問題:“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確保生產與銷售,市場在就有未來;第二,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補充資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劉立榮還稱:“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的工作已經有進展,目前整體方案在談判中,現(xiàn)在還不方便透露。必要時可以放棄金立控制權。”同時,金立也在尋找微眾銀行股權和金立大廈等資產的接手方。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微眾銀行發(fā)起成立股東之一,金立曾出資9000萬元獲得微眾銀行3%的股份。此外,金立在深圳前海合作區(qū)媽灣片區(qū)擁有一處在建金立大廈物業(yè),根據前海管理局官網信息,金立大廈為1棟地上23層、地下3層,占地5776.77平方米大樓,總建筑面積54118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2.35億元,接近竣工。此外,金立通信在2017年6月12.8億元投資南粵銀行,獲得了9.49%的股權。
而金立之所以爆發(fā)資金問題,其實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在于其自身,另一方面則在于行業(yè)大環(huán)境!首先從其自身來看,金立前幾年發(fā)展太快,導致金立2017年的前進步伐也很快,2015年金立的出貨量是3000萬部左右,但是到了2016年其出貨量超過了4000萬部,同時,其還進行了眾多的投資,以及金立大廈的修建,這些項目無一不是需要大量資金。
其次,行業(yè)的大調整,據手機報在線走訪企業(yè)得知,雖然2017年第四季度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但是究其背后的原因,并非整個市場發(fā)展不行,而是短期內手機廠商必然要經過的一個調整階段,如全面屏在2017年全面鋪開,手機廠商均在大力消除庫存,所以在2017年第四季度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與往年相比新機數量同比下降很多,但等到庫存消除以后,更大手機廠商勢必將快速推出新機,并搭配新的技術,如聞泰科技,其目前接到的訂單基本上都是全面屏手機,所以我們預測,到了2018年第二季度以后,市場將迎來新的爆發(fā)點!
手機產業(yè)無需恐慌 2018年智能手機市場將一掃“霧霾”
在智能手機市場,恐慌效應經常存在,且對市場的影響力非常之大,最為典型的兩件事當屬“倒閉”與“市場不行了”、“缺貨”等關鍵詞!這三者在過去兩年的手機市場中已經被證明的十分充足,但事實也證明,完全沒有必要恐慌!
以金立事件來看,網絡眾多消息表示“金立不行了”、“金立要倒閉了”,但是,從金立的盤子來看,每年仍有3000萬部的出貨量,同時,其還有眾多的投資以及物業(yè),整體來看,解決資金難題不成問題,而從金立的角度來看,當前其在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將損失降到最小,解決當前的難題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再如2017年手機產業(yè)的“缺貨”事件,最為典型的當屬MLCC,媒體都在大范圍報道稱MLCC缺貨漲價,但是,目前市場的缺口到底有多大?市場備貨量又有多大?缺貨又要“缺”到什么時候?卻完全道不出個所以然,生產廠商則是在媒體的“助力”下,大肆發(fā)“漲價”財!而在這一過程中,最為恐怖的就是恐慌效應,在媒體到處宣傳“缺貨”漲價以后,手機廠商則加大備貨量,而代理商、分銷商則趁機壓貨漲價!
此外,再如2017年第四季度,手機報在線曾多次報道,手機概念股股價幾乎集體遭遇“滑鐵盧”,乃至眾多投資機構、調研機構都對手機市場唱冷調,但實際上,智能手機市場每年近15億部的出貨量,國內市場近5億部的出貨量,依然是當前消費類電子市場最龐大的市場,且隨著5G時代的到來,再加上2017年一些新技術的爆發(fā),到2018年開始大規(guī)模商用以后,一輪新的換機潮勢必將啟動!
再來看海外市場,其實從整個手機產業(yè)來看,國內市場已經十分成熟,但是,從東南亞、非洲等很多其他市場來看,無論是智能手機終端市場還是供應鏈端,尤其是供應鏈端,其實都十分薄弱甚至可以說為零,在國產手機品牌不斷在海外開拓市場的時候,供應鏈無疑將水漲船高!從2018年開始,國內手機廠商無疑將會大舉進軍海外市場,像血脈一樣延伸到全球各個市場!
縱觀金立事件,其實只是手機產業(yè)的一個縮影,據手機報在線了解到,事實上整個行業(yè)還有很多企業(yè)均存在資金難題,而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機行業(yè)屬性,眾所周知,手機行業(yè)是一個重資產行業(yè),需要大量的現(xiàn)金流,物料把控、庫存把控等眾多難題,尤其是大型廠商更是如此,這也是為何現(xiàn)在手機產業(yè)尤其是以制造業(yè)為主的企業(yè)均在尋求上市的重要原因,單就金立來看,雖然暫且不知金立的資金缺口有多大,但是其無疑是一個十分優(yōu)質的“標的”,解決資金難題問題不大,主要看金立最終會付出多大的代價,正如劉立榮所言:必要時可以放棄對金立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