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寡頭時代
馮慶艷
“寡頭效應的趨勢近年來都一直存在,現(xiàn)在這個趨勢更加明顯,中國手機企業(yè)現(xiàn)在就是華為、小米、OP-PO、vivo和蘋果這幾家,我們很幸運,抓了一手好牌,在新零售布局還是走在了市場前沿位置的,我們是一家真正做toc的公司,”小米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林斌對經濟觀察報說。
這一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整個市場銷量萎縮的情況下,消費升級性質的換機成了主流,蘋果靠iPhoneX的熱銷在銷售均大幅增長的四大中國手機廠商面前依然坐穩(wěn)最賺錢手機廠商的寶座,全球手機銷量排名老大三星手機在中國遭遇大幅下滑。
華為、小米、OPPO、vivo真正坐穩(wěn)了國產手機廠商前四的位置,而且在中高端手機市場上不乏創(chuàng)新亮點。小米率先嘗試推出的19:8的全面屏今年成為新風潮,華為麒麟970IA芯片讓其手機科技創(chuàng)新感對標蘋果。小米經歷兩年低谷后于今年實現(xiàn)“滿血復活”。曾經靠“硬件低價甚至免費”策略快速搶占市場的樂視手機遭遇資金鏈斷裂危機,如今已經在大眾視線里漸漸遠去,早前“中華酷聯(lián)”之一的酷派也成了其“犧牲品”。
去年下半年掀起的元器件漲價潮起伏蔓延了2017年整年,上游產業(yè)鏈等系列資源越來越向大型手機廠商聚集,手機銷售線上線下整合趨勢明顯,效率成了手機廠商們將面對的下一場硬仗。一系列的因素下,技術比拼門檻越來越高,手機在未來物聯(lián)網時代終極入口的誘惑依然還在。競爭激烈程度仍在加劇的情況下,有實力的中國手機廠商們紛紛開啟全球化戰(zhàn)略,尋找新的發(fā)展機會。
馬太效應趨顯
“今年國內手機市場是下滑的,去年中國市場的手機發(fā)貨量大概5億部,今年可能會下降15%的水平。”360手機總裁李開新在近日的一次新品發(fā)布會上對經濟觀察報坦言。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中國市場今年整體是萎縮的,賽諾發(fā)布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今年1-11月,中國手機線下市場的累計銷量為3.66億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而線下市場的銷量占中國手機市場全部的75%以上的份額,多個機構研究人士都表達了今年中國手機市場負增長的預期。
手機行業(yè)進入成熟期,沒有前期積累而突然崛起的機會已經消失,曾經小米享受到的互聯(lián)網和智能手機雙風口紅利不會再來,曾靠“硬件免費”策略大幅鋪開的樂視遭遇折戟,就連中國新四大手機廠商“華米OV”,也在“中高端”、“中低端”市場雙面突圍,中高端市場偏向以技術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為突破點,中低端則偏向以性價比和渠道上的效率提升為突破點。
國際知名數(shù)據調研公司GfK發(fā)布了國內10月份智能手機銷量報告。從整體來看,10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放緩,同比下降1.4%。另一方面,華為以22.77%的市場銷量份額穩(wěn)居市場第一的位置,保持逆勢穩(wěn)定增長。OPPO、vivo、蘋果、小米等分列二三四五(6.000, -0.07, -1.15%)位,前五大品牌共占據中國智能手機超過82%的銷量份額,馬太效應顯著。
華為和聯(lián)想便是馬太效應下頗為典型的例子,華為手機憑借mate和P系列不斷推出代表科技潮流的新品,包括搭載自研的AI芯片的主打人工智能的mate10系列,以及在mate10proDOX上靜態(tài)拍照跑分100分等優(yōu)勢,讓其領航國產手機對標蘋果和三星的高端機,而聯(lián)想手機則在其大戰(zhàn)略調整中取消ZUK等品牌只保留Moto品牌,雖然改革的決心很大動作很大,但在整體供應鏈資源越來越向大企業(yè)集中、下游用戶越來越注重體驗的情況下,改革效果并不理想,聯(lián)想手機銷量2016年不足500萬臺,今年恐怕也難有大的提升,甚至不如錘子、360等手機品牌活得滋潤。與此同時,魅族今年也在黃章回歸的情況下,不斷傳出高層和架構調整,甚至引發(fā)關店風波,試圖獲得“重生”,目前來看仍是未知數(shù)。
市場爭奪戰(zhàn)
中國手機市場“蛋糕不斷增長”的時代遠去,替代而來的是“僧多粥少”、“從對手口里搶食物”的狀態(tài)。這種血腥的壓力,不光存在于那些小手機廠商面前,也存在在中國手機第一陣營之中。
雖然今年榮耀仍獲得了1至11月中國互聯(lián)網手機第一品牌的成績,為華為帶來良好的銷量和銷售額,但榮耀未來的征戰(zhàn)顯然更為激烈。
“這個世界百分之九十幾都是窮人,友商低端手機有窮人市場,不要輕視他們。華為也要做低端機,我們的老產品沉淀下來可能就是做低端機。”任正非近日一次華為內部會議上稱。
無獨有偶,近期任正非親自簽發(fā)《榮耀品牌手機單臺提成獎金方案》由于上不封頂,13級員工可能拿到23級員工獎金的超大激勵措施,讓榮耀成為外界議論焦點,12月21日,榮耀以一款榮耀9青春版手機新品以及全面開啟榮耀青年AI創(chuàng)新計劃作為今年新品推出的收官之作。
榮耀總裁趙明對經濟觀察報稱,這項計劃可以說有點為榮耀量身打造的,就是打破我們內部的層級和壁壘。要讓千軍萬馬、有能力的人、有意愿的人,就像《wearethebrave》這首歌一樣,你只要努力,就會比保守、不愿意突破自己的人要高,這是我們很希望的。
“2018年的市場形勢或許更不容樂觀,但榮耀未來的目標制定得頗為堅定而宏遠:三年內做到全球前五。”趙明說。
危與機往往相伴相生。值得慶幸的是,國內市場萎縮、競爭持續(xù)加劇的情況下,不少企業(yè)紛紛發(fā)力海外,在海外取得不俗戰(zhàn)績,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超越三星成為市占率第一的手機企業(yè),而OPPO在東南亞市場,華為在歐洲市場,傳音在非洲,都有著非常高的市場份額。
悲劇和奇跡
可以說,今年手機行業(yè)最大的悲劇和最大的奇跡,均來自于兩家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前者是樂視,后者是小米。
靠著“硬件負利,內容掙錢”的生態(tài)鏈模式,樂視手機曾在推出當年獲得500萬臺銷量,至2016年飆升到2000萬臺,兩三年時間里便成長為國產手機銷量前十的手機“新貴”,然而隨著資金鏈危機、賈躍亭出走美國等事件,“新貴”迅速隕落為“悲劇”,直至近期有人在閑魚平臺上銷售樂視8、9成新樂視手機低至一二百元,都無人問津。樂視手機的隕落,讓之前被其收購的酷派也成為其“犧牲品”,在2015年還有23億港元利潤的酷派在2016年虧損42.3億港元,今年銀行索債、大規(guī)模裁員等危機伴隨左右,資金鏈難以為繼下,近期傳出其賣地求生,“活下來”成了其目前的唯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