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70%的量都在美國本土和南美地區(qū),我們今年就要開始布局中國手機市場!”
What?中國手機市場還有空間嗎?研發(fā)、生產、供應鏈比得過中國本土手機企業(yè)嗎?是什么讓外來手機商有如此勇氣???
此前,印度廠商micro max也曾表示計劃進入中國市場,希望贏得智能手機銷量的繼續(xù)增長,無奈中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其入主中國市場的計劃也不了了之。而這也充分證明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這塊香餑餑對外來廠商而言并不好啃!
中國手機市場:亞太地區(qū)競爭最激烈的區(qū)域
根據旭日大數據的數據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有80%的手機產自中國,簡單來說就是全球每生產五部手機,就有四部來自中國。而在六、七年前,中國還只是手機的組裝工廠,元器件、技術、品牌等都來自國外。
隨著移動終端產業(yè)鏈的發(fā)展,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健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芯片研發(fā)、顯示觸摸、攝像頭等領域都有了自己的平臺和企業(yè),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中國曾經的“制造者”的形象正在轉變,以智能機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正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
目前,國產智能手機市場已然大規(guī)模爆發(fā),國產手機品牌越來越多,從曾經的中華酷聯(lián)到現在炙手可熱的華為OV,國產手機品牌市場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為1.23億臺,較2015年同期增長15%。
2016年,隨著中國智能手機步入存量市場,手機品牌所到之處,無不上演著一幕幕的“攻心計”,各大商家紛紛出招,企圖在鞏固現有受眾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自身品牌的市場份額。
用“紅海”來形容目前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日子過得很艱辛,國產手機的興起讓三星蘋果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品牌的競爭壓力,也讓開啟互聯(lián)網模式先驅的小米走下460億估值的神壇,面對其他國產品牌的挑戰(zhàn)。
據旭日大數據統(tǒng)計,2016年,全球智能機出貨量為14.9億,其中亞太地區(qū)出貨量占比超過50%,達7.8億,是世界第一大智能機消費區(qū)域,中國品牌智能機在亞太區(qū)域占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由于在中國具有主場優(yōu)勢,國產品牌占據國內近80%的市場份額。中國手機市場被稱為亞太地區(qū)手機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地區(qū)。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對外來廠商是:陷阱還是餡餅?
BOLD LIKE US(以下簡稱“BLU”)總部設在邁阿密,是美國一家成立于2009年叫BLU Products的手機制造商所研發(fā)的。其手機在美國設計,中國生產,再主要銷往美國本土和拉美地區(qū)。
除在歐美市場布局之外,還試圖進軍中國市場,走國際化道路。
然古語有云入鄉(xiāng)隨俗,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智能手機市場,畢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同地區(qū)的風俗民情可能會助力手機品牌在該地區(qū)的發(fā)展,但同樣也可能讓手機品牌手足無措,潰不成軍。
如OPPO在東南亞市場取得的成功,與其自身的營銷策略密不可分,也歸功于OPPO對消費電子產品和終端渠道的理解和重視,憑借多年深耕線下渠道積累的經驗,以及堅定的本地化策略和深入的市場調研,打造了本土化和接地氣的新形象,從而得到市場和受眾的認可。
再將目光轉向拉美市場,中國本土品牌在巴西市場嚴重水土不服,主要源自文化、習俗、思維方式等尤其手機市場的規(guī)則跟中國均有較大的差距,中國品牌無法在巴西復制在中國或者其他地區(qū)的成功經驗,2015年小米進軍巴西市場,由于對巴西市場的競爭預估不足,2016年小米已經撤回其在巴西的團隊。
在中東,國產手機的推廣與營銷同樣困難重重,跨文化的交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障礙,而信奉伊斯蘭教的中東人對互聯(lián)網和智能機所帶來的內容相對其他地區(qū)更謹慎,如何將智能機賣到中東人的手中是所有意欲進軍中東市場的智能機廠商所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
同樣,中國市場對于BLU這樣的外來手機制造商而言,也是極具挑戰(zhàn)的區(qū)域。之所以是外來手機制造商是因為這些企業(yè)并不了解當前市場大環(huán)境之下中國地區(qū)的文化、習俗、和其他思維方式等等因素。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難免會有束手束腳之感。
據筆者從BLU 了解到,目前BLU的月產能并不固定,基本是在1.1kk—1.6kk之間徘徊,出貨量還算可觀,但比起華為、OPPO、vivo的月產能來說,BLU與這些國產大牌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盡管任何市場,在巨頭林立之間總有不少空隙,成為后來顛覆者成長的沃土。
但是,BLU能否在中國市場站穩(wěn)腳跟還未可知。畢竟,BLU在中國地區(qū)僅擁有三個生產基地,若是有朝一日,BLU真的入主中國市場,在沒有自主研發(fā)基地,廠區(qū)數量有限的情況下,BLU該拿什么保證其手機出貨量還是一個難題。
“全面屏是一個拐點,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全面屏的核心優(yōu)勢是能提供顯示的沉浸感以及大屏化和手握感完美融合的絕佳用戶體驗,將是未來智能手機大勢所趨。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早已刮起一股全面屏風潮,更成為品牌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一個秘密武器,是在手機同質化嚴重的現在,品牌在外觀創(chuàng)新上的新競爭點。據筆者了解,目前,BLU也在大力推進全面屏手機研發(fā)制造工作,不久之后,BLU制造的全面屏手機將有望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