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OPPO手機由于在軟件方面存在“導流”現(xiàn)象,即當OPPO手機在下載安裝“騰訊手機管家”軟件時,用戶會反復遭遇彈窗警告提示、或是跳轉(zhuǎn)至OPP0“軟件商店”鏈接按鈕。OPPO也因此被騰訊告上法庭,最終武漢中級人民法院就OPPO手機發(fā)出訴前禁令,要求OPPO公司停止類似行為。而且在停止行為前,武漢市江岸區(qū)一手機店已被要求暫停銷售OPPO手機。日前,據(jù)媒體報道稱,華為手機在因為也因為侵權從而被英國官方禁止銷售。




長達三年的專利糾紛 最終華為手機在英國被禁售
6月12日,據(jù)媒體報道稱,華為與UPI公司長達三年的專利許可糾紛案件終于落地,據(jù)英格蘭-威爾士高等法院(England and Wales High Court)專利法庭作出判決:1、就華為的侵權行為頒布“禁售令”;2、華為需支付290萬英鎊賠償款;3、關于全球?qū)@S可方面,允許華為上訴,而關于混合全球基淮方面,允許UPI公司上訴。這也就是說,在華為與UPI公司正式簽署專利許可協(xié)議之前,華為手機將不得在英國市場銷售!
事實上,這起專利糾紛起始于2014年,當年3月,UPI公司在英國將華為、谷歌、三星等訴至專利法院,訴稱三者侵犯了其持有的6件專利,其中5件涉及2G、3G和4G相關的標淮必要專利。
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間,涉案6件專利被分成5組,分別進行了技術測驗和比對。英格蘭-威爾士高等法院在判決中確認,在案證據(jù)顯示,華為對UPI公司持有的EP (UK) 2 229 744 and EP (UK) 1 230 818兩項專利構成侵權。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被確認構成侵權的專利都屬于通信技術領域的標淮必要專利,且都是由UPI公司從愛立信處購買所得。
有趣的是,華為和三星還曾一度對UPI公司提出了濫用知識產(chǎn)權的反駁,而UPI公司當初起訴公司包括華為、三星、谷歌在內(nèi),不過,2015年谷歌就和UPI達成了和解,到了2016年,三星也和UPI達成了和解,最終只剩下華為一家在“孤軍作戰(zhàn)”!
整體看來,華為與UPI公司的專利糾紛案件是一場持久戰(zhàn),早在2014年,UPI提出的專利許可費率標準是:2G(0.1%)、4G(0.2%),而華為到 2016年給出的回應是:2G(0)、3G(0.015%)、4G(0.034%)。最終法院給出的建議是:美國和歐洲等市場的費率是:2G(0.064%)、3G(0.032%)、4G(0.052%),中國以及其他市場則是:2G和3G(0.016%)、4G(0.026%)!從最終費率來看,雖然法院給出的結果比華為自身提出的要高出不少,但是與UPI提出的相比仍要低不少!
事實上,近幾年以來,國內(nèi)手機遭遇專利糾紛已經(jīng)不在少數(shù)。中國手機廠商遭遇專利起訴可追溯到2010年,當時在海外市場發(fā)展較為不錯的基伍手機就在印度市場遭遇了諾基亞、愛立信、西門子等的起訴。

2013年,據(jù)相關信息顯示,小米在美國被一家叫Blue Splike,LLC的公司告到了德州法院,到了2015年再次被這家公司起訴,而且此次起訴幾乎涉及到了小米所有的在線銷售手機型號,該公司指控小米通過海淘平臺出售的智能手機Mi4、Mi5、Mi5 Plus以及紅米系列手機請按其在美國所擁有的專利權,當時的小米可以說處于銷量的顛峰時期。
而在2014年,小米在印度同樣被愛立信起訴,ARM/EDGE/3G等相關技術8項專利,解決方法:利用上游高通的專利反授權獲得了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機的銷售權,成為中國大多數(shù)手機廠商獲得專利保護的通用法則。而在小米遭遇愛立信起訴之前,金立也曾有同樣遭遇,小米在印度遭遇起訴的時候,讓金立一度再次緊張。
2015年,中興也在美國遭遇了起訴,美國公司VRingo起訴中興,有意思的是,中興同樣也起訴了Vringo公司,不過在2015年年底,這場持續(xù)了多年的專利糾紛最終以中興同意中興支付Vringo 2150萬美元專利許可費收尾。
到了2016年,除了高通在國內(nèi)迫使絕大部分手機廠商重新簽訂專利協(xié)議以外,OPPO和vivo在印度市場也遭遇了杜比實驗室的起訴,要求兩者每部手機需向杜比實驗室支付3.4元人民幣。而在2017年2月15日,中興再次遭遇美國專利公司MPEG LA的起訴,指控中興德國在移動設備及其他產(chǎn)品上侵犯其權利。MPEG LA向中興尋求經(jīng)濟損失及傷害。
歐洲成華為海外重點市場 為求利潤或放棄市占率低于10%市場
對于華為而言,歐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據(jù)華為2016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市場受益于運營商4G網(wǎng)絡建設、智能手機持續(xù)增長以及企業(yè)行業(yè)解決方案能力的增強,實現(xiàn)銷售收入人民幣236,512百萬元,同比增長41.0% ;歐洲中東非洲地區(qū)(EMEA)受益于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提升,實現(xiàn)銷售收入人民幣156,509百萬元,同比增長22.5%;亞太地區(qū)受益于印度、泰國等市場基礎網(wǎng)絡建設及日本平板市場份額的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xiàn)銷售收入人民幣67,500百萬元,同比增長36.6%;美洲區(qū)域受益于墨西哥運營商通信網(wǎng)絡投資增長,實現(xiàn)銷售收入人民幣44,082百萬元,同比增長13.3%。

從這份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2016年華為手機雖然同比增長了29%,但是幾乎主要受益于兩大市場,一個是中國本土市場,而另一個則是歐洲中東非洲市場,這也就是說,華為在海外市場的主要布局點主要是該地區(qū),該地區(qū)的營收達到了156509百萬元,同比增長22.5%。

此外,據(jù)其表示,2016年華為在歐洲市場實現(xiàn)跨越式突破,并在全球多個區(qū)域?qū)崿F(xiàn)均衡穩(wěn)健增長。據(jù)GFK數(shù)據(jù)顯示,華為智能手機在東北歐和西歐的市場份額分別突破15%和10%,在部分北歐市場,華為智能手機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市場份額保持領先。截至2016年12月,華為在全球有33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15% ;其中有22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20%,接近半數(shù)為歐洲國家。由此可見,歐洲市場對于華為而言是何等重要!
據(jù)旭日大數(shù)據(jù)表示:“華為進軍中東市場后,本地化是華為的重中之重,聘請三星前波灣地區(qū)移動主管Ashraf Fawakherji負責其在中東的智能機業(yè)務,邀請黎巴嫩歌手Nancy Ajram作為其品牌形象大使,這一系列接地氣的動作,使得華為逐漸打開在中東地區(qū)的知名度,樹立了品牌形象,2016年,華為在中東地區(qū)多個重要市場占有率超過10%。”

所以此次華為與UPI公司的專利糾紛案結果對話華為而言,盡管費率要高于華為預期,但是從華為角度來看,則不得不與UPI達成和解,否則的話其在英國市場將會被禁售,其將帶來的損失想必是華為不想看到的!
而從華為手機業(yè)務全球發(fā)展戰(zhàn)略來看的話,歐洲市場無疑是華為十分重視的市場。早在去年年底,華為就開始對外宣布要加強對凈利潤的追求,以2017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來看的話,64.7億美元,高于OPPO的54.1億美元,不過,華為的運營利潤卻不及OPPO,其中OPPO的運營利潤為2.54億美元,而華為的只有2.26億美元,甚至連vivo的運營利潤也要比華為高,vivo運營利潤達到了2.43億美元!這也就是說,OPPO的運營利潤要比華為多近2億元,而vivo的運營利潤也要比華為多近1.2億元!
追求利潤已經(jīng)成為華為重要的市場策略,早在4月份就有媒體報道稱:“華為消費者業(yè)務營銷總裁邵陽表示,華為可能退出市場份額低于10%的智能手機市場,盈利能力是華為的底線。”從這方面來看的話,華為的出發(fā)點同樣在于對利潤的追求!當然,如果華為最終真的這樣執(zhí)行的話,那么,華為的出貨量增長可能會快速放緩!
從2016年華為在全球的出貨量來看,其海外市場所占比的比例可謂不小,幾乎要達到了國內(nèi)外市場對半分的情況。華為國內(nèi)市場的出貨量是7660萬部,海外市場是6240萬部,海外市場占比為45%,而OPPO和vivo海外的出貨量分別為2100萬部、810萬部,海外市場占比分別為21.12%、10.47%。由此可見,OPPO、vivo與華為相比,兩者的主力軍仍是在國內(nèi)市場,而華為在海外市場的出貨量占據(jù)的比例十分之高!
上文已經(jīng)提及,華為手機目前最為主要的兩大市場是中國市場和歐洲中東非洲市場,此次事故對于華為在歐洲發(fā)展而言只是一個小插曲,華為如果不盡快和UPI公司達成和解的話,勢必將會影響其在英國市場的銷量,甚至進一步擴散到整個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