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以下簡稱“FF”)被樂視稱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其美國工廠的停工被視為樂視此輪資金鏈危機的一個引爆點。但就在樂視欠款“風波”未平之際,忙著推介首款重磅量產車的法拉第未來因千萬美元的欠款,被供應商正式告上法庭。媒體援引FF內部人士的說法稱,在FF的賬面上至少有接近3億美元的債務。
12月16日,據(jù)美國著名的新聞聚合網(wǎng)站《BuzzFeed》最新消息,上周五,法拉第未來被其供應商富卓(Futuris)公司告上法庭,稱其拖欠款項超1000萬美元,其中有近700萬美元欠款已近逾期超過30天。此外,另一家來自加利福利亞的房產商Beim Maple Properties也起訴法拉第未來欠其款項104950.5美元。
據(jù)了解,富卓(Futuris)公司是一家澳大利亞汽車內飾生產商,主要為FF提供座椅以及內飾組件,此外,富卓(Futuris)的客戶中還不乏中國汽車制造商以及跨國車企巨頭,例如通用,福特以及豐田。而Beim Maple Properties則是一家地處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托倫斯市的房地產供應商,該公司為FF提供了倉庫,此次近10萬美元的欠款就是FF租用其倉庫所要支付的租金。
與此同時,《BuzzFeed》還曝光了一張由富卓(Futuris)公司向洛杉磯高級法院提交的材料,該表格詳細列舉了FF公司的具體欠款項目,金額以及逾期天數(shù):

富卓(Futuris)公司向洛杉磯高級法院提交的材料
由上圖可以看到,F(xiàn)F自2016年6月30日起至2016年11月17日,總計向富卓(Futuris)公司借款10152911.83(約1015萬美元,合人民幣7050萬元),分為大小總計23個項目。根據(jù)“逾期天數(shù)”一欄數(shù)據(jù),F(xiàn)F欠款逾期的項目達到15個,其中超過三十天的項目涉及金額近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861萬元),逾期最長天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129天,其次,還有兩個項目的逾期天數(shù)達到100天。
事實上,據(jù)《BuzzFeed》援引FF內部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稱,在FF的賬面上至少有接近3億美元的債務,這些債務主要都是來自于向各大供應商和零售商支付的款項,而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欠款已逾期超過30天。
對此,F(xiàn)F發(fā)言人拒絕就該具體數(shù)額發(fā)表評論,稱該言論純屬個人角度的猜測和謠言。
澎湃新聞記者聯(lián)系到正身處美國的FF中國公共關系相關負責人,但對方表示對欠款并不知情。
今年以來,圍繞在FF身上的負面新聞幾乎從未間斷。2016年初,F(xiàn)F耗資10億美元在美國內華達州籌建工廠,建設承包商為AECOM。然而,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由于資金問題,F(xiàn)F內華達州工廠被曝進入了停工狀態(tài),而該消息得到了工廠承建方AECOM公司確認。此外,10月下旬,F(xiàn)F方面確認已經(jīng)有6 名高層管理人員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內陸續(xù)離職。這部分離職高管涉及法律、金融、戰(zhàn)略、公共關系和政府事務等部門。
一位不愿具名的前FF員工告訴《BuzzFeed》其離職的理由,他表示在進入該公司前,F(xiàn)F曾經(jīng)承諾給他配備一個人數(shù)可觀的團隊,但在他就職后,F(xiàn)F將該團隊的人數(shù)砍掉了一半。不僅如此,F(xiàn)F還多次延期對供應商的付款,這讓其在工作中感到非常不愉快。“汽車制造是一個龐大的項目,車企可能要購買數(shù)以千計的組件,”這位擁有著多年業(yè)內經(jīng)歷的員工表示,這意味著要想做好汽車,車企必須要保持與供應商之間的長期的,良好的關系。

2016年1月,在2016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FF發(fā)布了概念車FF Zero1
針對外界的種種猜疑, 11月16日,F(xiàn)F中國曾發(fā)布官方聲明表示“目前FF的資金已陸續(xù)到位;FF內華達工廠也從未停工,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建設,并將于明年2月進入建設的第二階段。”此外,似乎為了“振奮軍心”,12月7日、8日、9日,F(xiàn)F又連續(xù)三日“高調”發(fā)布了三張首款量產車的官方預告圖,并確認這款車將于2017年1月3日在拉斯維加斯CES展會上首發(fā)亮相。
根據(jù)最新消息,F(xiàn)F官方公布了一段視頻,整段視頻時長 17 秒,展示其首款量產車挑戰(zhàn)法拉利 488GTB、賓利Bentayga 以及特斯拉Model X 起步瞬間的畫面。由于這是FF官方公布的視頻,“比試”最終都以自家的汽車獲勝。但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外形“炫酷”的FF Zero1,視頻中FF的首款量產車外形相對更加“樸實”。
先暫且不說FF首款量產車究竟“殺傷力”幾何,光是對于FF中國聲明中“資金陸續(xù)到位”的說法,如今FF因拖欠供應商款項遭起訴更像是一次無情的“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