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臺灣“中央社”9月3日報道,Gartner指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型手機銷售量相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2%,達3.74億臺。
報道稱,Gartner研究總監(jiān)古普塔(Anshul Gupta)指出,第二季度華為的智能型手機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38.6%,主要原因在于華為手機創(chuàng)新功能,并擴大產(chǎn)品組合,迎合消費者族群。除此之外,投資榮耀(Honor)系列裝置的通路、品牌打造和定位,有助于推動銷售數(shù)字。華為的榮耀智能型手機出貨到全球70個市場,為成長主要動力。
據(jù)報道,Gartner研究總監(jiān)呂俊寬(CK Lu)分析,華為在第二季度表現(xiàn)亮眼,銷售量超越蘋果,但華為正面臨新的瓶頸;智能手機龍頭三星從入門款到旗艦款,滿足不同階層消費者需求;而蘋果的策略是塑造品牌的精品形象,在銷量難以提升的情況下,借由拉高產(chǎn)品平均售價來增加營收;華為必須找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才能維持市場地位,而不只是曇花一現(xiàn)。
據(jù)報道,三星仍維持全球智能型手機冠軍寶座,但第二季度銷售卻下滑12.7%,古普塔表示,三星面臨的問題包括全球智能型手機需求接近飽和,加上來自中國大陸制造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其中旗艦型智能手機需求趨緩使得三星的獲利下滑,盼Note 9智能型手機能帶動成長復(fù)蘇。
報道稱,觀察全球第二季各大廠商智能型手機銷售量,三星以7233.6萬臺、市占率19.3%坐擁第一,但較去年同期下滑3.3個百分點。華為以4984.6萬臺、市占率13.3%超車蘋果登上第二名,較去年同期增加3.5個百分點。蘋果以4471.5萬支下滑至第三名,市占率11.9%,較去年同期下滑0.2個百分點。
古普塔認為,蘋果最新一代旗艦型iPhone提供消費者的額外價值感有限,造成第二季度成長趨緩,目前iPhone X需求減緩,較于其他新機種周期提早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品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消費者對手機價值期望更高,為蘋果帶來極大的壓力,頂級iPhone必須提供更高價值感才能帶動蘋果業(yè)績成長。
報道稱,小米則是將重點放在擴大產(chǎn)品組合,同時整合在線線下零售,采取統(tǒng)一的零售模式,因此得以在成長趨緩的全球智能型手機市場中推動業(yè)績成長,并拿下2018年第二季全球智能型手機市場第四名,銷售量3282.5萬臺、市占率8.8%,較去年同期成長3個百分點。OPPO則是第五名,銷售量2851.1萬臺、市占率7.6%,較去年同期成長0.5個百分點。
在智能型手機操作系統(tǒng)(OS)市場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谷歌的Android系統(tǒng)領(lǐng)先蘋果iOS幅度擴大,市占率達88%,iOS則為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