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提出銷售破千億的目標后,雷軍日前為小米再加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2018年手機銷量突破1億臺。釘科技注意到,在2016年初,雷軍在公司年會曾說過要堅持“去KPI戰(zhàn)略”,開心就好。為何1年多前,雷軍認為提出發(fā)展預期會導致動作變形、失去笑容,而如今卻再高調(diào)為小米制定各項各種小目標?小米又能否徹底觸底反彈?
本文來自:http://www.sqssczs.com/news/show-htm-itemid-21488.html

本文來自:http://www.sqssczs.com/news/show-htm-itemid-21488.html

小米在轉好
推行去KPI戰(zhàn)略,是小米處于相抵低迷的時刻。2015年,小米手機銷量7000萬臺,低于此前小米預期的8000萬臺的目標,雖然領跑國內(nèi)市場,但雷軍覺得這樣的成績單并不OK。
但最壞的時間屬于雷軍推行“去KPI”的2016年。據(jù)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2015年的銷量冠軍小米在2016年被競爭對手全面趕超,銷量同比大滑36%,市場份額為8.9%,相較2015年的15.1%下滑6.2%,僅賣出了4150萬部手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方面,小米也跌出前五,前五名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
進入2017年,從數(shù)據(jù)來看,小米確實在轉好。雷軍日前公布,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 2316 萬臺,環(huán)比增長70%,創(chuàng)造了小米季度手機出貨量的新紀錄。雷軍表示,經(jīng)過兩年的調(diào)整,小米重新恢復高速增長。
按照雷軍公布的數(shù)據(jù),小米第一季度出貨應為1362萬臺,半年累計出貨為3678萬臺。這樣的數(shù)據(jù)幾乎快趕上了2016年小米全年的出貨量。應該說,僅從出貨量來看,小米2017年勢頭非常強勁。
從原因看,雷軍總結了三大成功經(jīng)驗:一是始終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以用戶為中心推動精細化管理;二是新零售模式升級,線上線下成功聯(lián)動;三是三年投入終見成效,國際業(yè)務爆發(fā)成長。
手機業(yè)務向好,讓雷軍更加有底氣提出各種小目標,但年度千億銷售額以及一億臺銷量即便達成,就能改變小米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嗎?
仍需面對三大挑戰(zhàn)
盡管小米在轉好,但從長期看,小米仍需要面對三大挑戰(zhàn):
一是核心技術尚需積累。手機的核心部件有兩個,一個是屏幕,一個是芯片。
小米引以為豪的是2月份發(fā)布了自研的澎湃S1芯片,雷軍認為這突破了手機芯片核心技術。但從發(fā)布后的效果看,這款芯片并沒有為小米手機增加多少亮點,甚至因為不支持全網(wǎng)通而廣受詬病,其28nm制程也被認為早已落后。所以,可以看出,小米在芯片技術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看看屏幕。隨著蘋果iPhone 8要搭載OLED屏幕,旗艦機能否采用OLED屏幕將成為市場競爭的一大關鍵。OLED屏資源主要掌握在三星手中,國內(nèi)手機品牌華為、OPPO、vivo都在積極通過通過資本的方式介入屏生產(chǎn)。隨著小米銷量的恢復增長以及向中高端市場挺近,屏資源缺乏或成為發(fā)展的一大阻礙。
二是中高端市場難突破。小米手機銷量的恢復增長,更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的是紅米等低價手機的銷量提升,比如在618期間奪得單品銷量冠軍是999元的紅米Note 4X。在小米倚重的印度市場,主銷機型為紅米4印度版,折合人民幣740元。這其實與華為、OPPO等品牌的產(chǎn)品結構有著很大的不同。
比如華為,雖然在印度市場總體占有率不如小米,但華為卻在中高端市場有著出色表現(xiàn)。據(jù)悉,華為在印度市場瞄準價格在2.8萬盧比(約合人民幣2942.6元)至3.5萬盧比(約合人民幣3678.2元)之間的中檔線上智能手機市場,預計2017年這一市場的份額將達到20%-25%。
再比如OPPO。其最新的熱銷機型OPPO R11,上市半月就銷售了150萬臺,售價高達2999元。此前的OPPO R9系列成為中國市場最暢銷的手機,單機銷量過千萬,超越iPhone,售價也在2500元左右。高性價比的打法固然有效,但品牌調(diào)性難以提高,小米向中高端市場沖擊仍困難重重。
三是海外市場過于單一。目前來看,小米的海外市場結構過于單一,印度市場成為小米最重要的外銷市場。當然,小米目前在印度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業(yè)績,僅排名三星之后,位列第二。按照IDC的數(shù)據(jù),印度市場第一季度市場出貨量為2700萬臺,小米占14.2%,大約為383萬臺。按照第一季度的水平,小米在印度市場半年銷量約在七八萬臺上下。對于小米而言,這樣的銷量既是好事,但也存在很大的隱憂。除了在專利問題上吃過虧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印度與中國的關系愈加緊張,中國手機品牌能否持續(xù)增長獲利值得觀察。而一旦印度市場有失,在歐美市場又沒有根基,小米的海外市場將幾乎會“一夜回到解放前”。